您现在的位置: 哈希区块链 > 哈希查询 > 微信文章 > 刘畊宏粉丝数下降,新晋顶流主播董宇辉又能火

刘畊宏粉丝数下降,新晋顶流主播董宇辉又能火

来源:哈希交流群  热度:   时间:2022-06-22 15:08
牛排原切怎么说?Original Cutting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什么是独立?听世界的意见,保留自己的判断你能想到吗?这些话并非出现在学校教室,而在直播间内。最近几天...
“牛排原切怎么说?Original Cutting”“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什么是独立?听世界的意见,保留自己的判断”……你能想到吗?这些话并非出现在学校教室,而在直播间内。最近几天董宇辉在直播带货的同时科普知识、妙语连珠,解锁了流量密码,俘获亿万点赞,更让网友高呼“学到了”“真上头”。

 

文化人的降维打击

 

“终于看到高级知识分子闯入直播带货领域了,这才是直播变革的开始。”这条评论收获了很多点赞。是不是直播变革的开始,目前来说为时尚早,但文化和内涵确实使董宇辉成为直播带货届的一股清流。

图源:映象新闻

相比于其他直播间的聒噪,董宇辉的直播间才华与文化齐飞,充满诗情画意。“美好的就如山泉、就如明月,就如穿过峡谷的风,就如仲夏夜的梦”这样诗意的词藻张口就拿来形容商品;介绍铁锅,他形容“是妈妈的手,父亲忧愁的面容,是老人盼游子回家的心”;介绍食物,他说是“串联人生”;讲述火腿,是“风的味道,是盐的味道,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时光腌制而成”……

除此之外,他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地聊历史、谈人生,结合商品真诚地分享他的个人生活与感受。许多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人生感悟,他娓娓道来,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他举着《平凡的世界》,他分享自己读了六遍的不同心得,阐述“人有悲欢离合”的真理;他把一套《哈利波特》拆封,一本本从书壳中拿出陈列到桌面,喊着“出发!出发!再出发!”转而又面向镜头,说这是送给屏幕前苦苦坚守与挣扎的中年人的激励。在解说的间隙,他还结合曾经的英语教师职业拿出小白板写下相关的英语单词现场教学……

图源:东方甄选直播间

在他的直播间里,有人获得情感共鸣、有人在人生低谷期获得力量,也有人把他当作闪闪发光的偶像。但董宇辉自己看得很清楚“大家想找寻找内心的平静,从他身上看到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

图源:东方甄选评论区

此前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参与直播带货时,也曾口吐莲花,直播内容瞬间提升档次,观众大呼过瘾。知识内容的输出,令主播跟观众之间有了精神连接,让人人有所得。

董宇辉的走红对直播带货行业来说是好事。一个出口成章、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主播,不仅仅是所谓的文化人的降维打击,更是对行业的良性刺激。

 

浪漫叙事背后的苦难美学

 

董宇辉的直播间有诗与远方、树荫乘凉还有海面上正跃起的鲟鱼。超越日常的浪漫,为生活的琐碎包裹了温暖的糖衣。董宇辉出圈后,不少人将他作为励志故事的主角,连他的成长和生活都恰如其分的充斥着生存之苦,为这份完美鸡汤增添了几分戏剧性和艺术感。

董宇辉出生于陕西的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和大多数穷孩子一样,大多数时间里,他考虑的是如何靠着自己生存下来。经过不懈的努力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

因为家里还有弟弟要读书,所以他从大一下学期就开始养活自己。大学时做导游带着外国人游西安,日晒雨淋。冬天的夜里两点,董宇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宿管阿姨还不给他开门。他只好从郊区的学校,走了一晚上的路走到西安市区,第二天继续带着外国人游兵马俑、大雁塔......

普通人通过知识和奋斗改变人生,成为励志故事似乎顺其自然,然而励志背后的另一面呢?是他想要成为老师的向往,无法继续后的迷惘与失落。董宇辉不当老师后,开始严重怀疑自己的价值。“通宵失眠那段时间里,我就绕着北大一圈一圈地转。转得多了,也就接受了。”

图源:每日人物

刚转型进入直播赛道后,董宇辉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痛苦期。最开始的直播间只有5、6个人,其中四个人还是自己的父母和同事的父母。还有人进来就对他的容貌进行攻击,“老师怎么长成这样子?新东方就找不出来一个长得好看的老师吗?”董宇辉回忆,“我是一个有时候比较自卑的孩子,大家一开始对我的样貌评价太多。有一天晚上评论区全是说这个男主播长得也太寒碜了,都看不下去。”

现在直播间意外火爆,但在媒体采访中,董宇辉从不掩饰自己对教书育人的向往。谈到未来,他说:“也有可能会去山村支教。”

但如果董宇辉没有爆红呢?直播间凄凄惨惨戚戚,郁郁不得志的老师,这样的场景并不算浪漫。在注意力稀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公众的好奇心是暂时的。这样的爆红又能持续多久?董宇辉的爆火让人不难想到今年4月凭借《本草纲目》毽子操爆火的刘畊宏,但随着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居家跳操也逐渐“降温”,刘畊宏粉丝出现了负增长。

图源:某第三方数据软件

董宇辉身上的戏剧人生和知识性内容能轻松地进行传播和引发关注。但这种效应能带来效果显著的滤镜,也容易让用户产生视觉疲劳。当励志造神的狂欢过后,还有几个人真正关心董宇辉?

 

要歌颂励志更要正视普世

 

人们很容易对“苦难叙事”产生代入感,所以董宇辉能够引发大众情感共鸣。许子东认为中国人喜欢读余华的小说,是因为他的小说里,只有厄运,没有坏人。

图源:《锵锵行天下》

曾经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也引发热议,但没有人想要深入知道黄博士这么多年拼搏的艰辛。更没有人想要知道,未来的“黄国平”“董宇辉”们,是否可以避免再一次历经这样的艰辛,或者是,如何才能获得这样的成就……

从古至今苦难美学似乎必须搭配着励志故事,然后成为大众用来激励后人的精神鸦片。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本不应该经受这种苦难,在安稳的环境下像屈原、董宇辉等人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才能。

图源:《十三邀》

 

苦难就是苦难,不要把苦难理想化,更不要美化苦难。对苦难的赞美,其实是对苦难本身的否定,毕竟未经他人苦,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我们歌颂励志故事时,是否更应该将关注点聚焦于普通的现实和每一个努力向上的人。如果人们沉醉于苦难叙事带来的一时精神亢奋,而对背后籍籍无名的大多数视而不见,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麻木到无暇去体会真正的励志和感动。